论文·科学技艺|城市老旧社区花园实践—— 以宝鸡市新渭路汽修厂小区为例
作者简介
吴 焱: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曹娇娇、刘舒怡、詹 琼: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
1
项目背景
宝鸡市新渭路汽修厂小区院落更新区域占地 420㎡,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为宝鸡市原市中心所在区域,修建于 20 世纪 80—90 年代之间,属城市中心的老旧社区。该项目由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陕西普辉青年社会发展中心和渭滨区经二路街道联合建设景观提升与社区营造试点来进行合作的,以渭滨区民政局和社区居民共同出资,由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师生提供技术及实践支持,陕西普辉青年社会发展中心提供在地式服务与运营指导,居民共建共享共治的形式完成(图 1、 图 2)。
图 1 汽修厂小区区位图
图 2 汽修厂小区旧况
宝鸡市新渭路汽修厂小区原为单位制住房,后因单位解体,汽修厂成为无人问津的“三无”小区。该小区同时也是宝鸡市中心老旧小区的典型,这类小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三无”小区。即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院落、楼栋。经费短缺,难于管理。② 公共活动空间缺乏且质量较差。住区将活动、休憩、交通等功能混合在一起,简单来说就是同 一空间承载着小区居民所有生活所需的功能。但这些空间并不能为小区居民提供很好的服务,无法为居民生活提供有品质的空间。③ 小区老龄人口比例高,居民结构简单。小区共 18 户,约 45 人,其中 60 岁以上老龄人占比 56%, 多数为原单位职工。
2
前期调研
项目启动之初,由普辉青年社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共同对小院进行走访调研,一方面与居民面对面沟通,了解居民诉求与意见,同时找寻发现小区的热心人和能人 ;另一方面对社区治理的目标进行讲解与宣传。通过多次居民协商会议,楼院内涌现 7 位热心肠居民组成了自管小组和院落党小组,在社会组织的引导下明确了各小组的不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同时与街道办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建立小区议事平台,使得居民、社会组织、高校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加开放,打通了参与各方的关系壁垒,针对性地讨论了小区目前切实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商榷解决方案, 确定改造项目,高效地解决了各种问题(图 3—图 6)。
图 3 设计团队实地考察 |
图 4 设计师与街区领导进行沟通 |
图 5 社会组织及设计师上门访谈调研 |
图 6 自管小组成员和社 区工作人员参加友邻课堂 |
3
方案制定
在成立了自管小组、明确了改造项目后,街道办与社会组织、高校一起合作组织了各项友邻学院培训,引导提升自管小组的各项能力,并共同探讨楼院治理。经过小区居民、高校和自管小组开展实地考察,组织社区参与式设计工作坊等讨论沟通后,小区初步以低影响开发(LID)为设计理念,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自种可食地景等方法来改造院落公共空间,由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以图示及动画视频的形式在小区内呈现共同讨论的设计方案,由高校师生、自管小组、社区工作人员、所有参与过讨论的小区居民进一步提出意见并进行现场沟通和调整,最终达成共识。同时将改造项目资金分为两类,即居民自筹资金和社区扶持资金。居民自筹资金主要用于改造后院内公共设施的维护及开展全院公益活动的经费,同时所收取的费用由自管小组进行使用公示(图 7—图 10)。
图7 居民议事会
图8 参与式设计工作坊
图9 花园改造平面图
图10 自管小组管理信息公示
在经费的预算讨论中,居民对庭院内设计座椅提出质疑,部分居民提出可以把自家不用的座椅改装,来减少这部分花费 ;另外一部分居民对拆除后的小区大门表示可惜,虽然换了新门,但锈迹斑斑的大门却成了老小区居民的回忆,因此提出大门能否另有用途,最后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将旧大门改成有公示牌的座椅。在这样的反复沟通和协商过程中,设计团队发现并不是好看的设计最能够受到居民的认同,而是要设身处地为居民考虑,并引导居民参与到设计中,让居民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对于小区应有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图 11)。
图 11 旧门改造的座椅 |
4
花园营造
图12-14
5
日常维护
在小区更新完成后,由自管小组组织小区居民进行讨论,包括种植池维护和菜园的认领。大家自愿轮流对小区环境卫生进行打扫,热爱种植的居民自发教大家种植蔬菜的技巧和方法。自管小组使用自筹经费购买了雨水收集桶,保证植物日常灌溉用水。由设计团队和社会组织共同引导居民讨论和建立小区居民公约。经历社区花园一系列营造活动后,居民潜意识中自觉地彼此督促维护住区的更新成果,为后续社区花园维护奠定了良好基础和建立 了人员储备(图 15—图 17)。
图15-17
6
花园的激活与运营
图18-21
7
总结思考
汽修厂小区花园改造是以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为切入点,公众参与的模式是从引导示范→陪伴建设→自主参与,形成阶梯式引导过程,来逐渐培养居民对社区共建、共享、共治理念的认知。其中设计者和社会组织的角色是引导者、技术专家、沟通者、协调员和陪伴者,除了给予相关支持,最关键的是把决定权交给居民自己 ;政府则以开放的态度主动与多方寻求协作治理、共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社区营造不可能一步 到位,尤其是城市中的老旧住区,而这个过程恰好和建造一个花园的过程吻合,因为建造一座花园并没有理想的“完结”,而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可能变的更好,也可能变的更糟,需要做的是接纳变化、寻求方法、随机应变。
图 22 居民在改造后的花园中合影 |
原文出处
刘悦来,魏闽 等. 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21.
研究进展 学习讨论 资讯同步 共创合作
带你进入共创社群
独家咨询 前沿知识早知道!邮箱:communitygarden@163.com
审稿 / 谢宛芸
▽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更精彩!▽